新加坡分类广告,新加坡分类信息,新加坡华人广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空运 海运 教育
文字广告
查看: 1669|回复: 0

《南洋中华文学与文化学报》创刊

[复制链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21-12-15 11:06:09 |阅读模式
《学报》搭起国际汉学与中国国学研究的桥梁。
中英双语学报《南洋中华文学与文化学报》创刊,以南洋为桥梁,沟通国际汉学与中国国学研究。上周六(4日)《学报》举办发布会,新、中、港、台、日、美、德等地学者线上聚首,表达彼此学术交流的渴望。

《学报》由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出版,主编为南大中文系曲景毅副教授、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学报》顾问委员会名家云集,主席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袁行霈与哈佛大学特级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袁行霈教授无法出席活动,开幕词由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程苏东代读。袁教授与新加坡颇有缘,1991年至今七次到新加坡访问、教学,对新加坡有温暖的回忆,因此受邀时他马上答应担任委员会主席。袁行霈认为,中华文学与文化不仅属于中国,更是全世界共有的人文财产。他向《学报》提出两项建议:建立学术新闻栏目,介绍当前学界最新消息;第二是开辟访谈栏目,让学界了解学者治学的历程与理念。

宇文所安致辞时说,《学报》的建立是海外汉学与中国的国学研究的对话和交流。新加坡处于多种文化交汇点,是理想的基地。

他说:“用英语和其他非汉语语言进行写作的汉学世界,既不是中国大学中文系的敌手,也不是它的影子。它可以说是一个补充。中国文学的研究将在中国继续存在下去,它的重要性是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我们在外面的,是在一个更大的世界里代表中国文学。除非我们能够明白地显示中国文学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重要,不然我们所在的大学里的中国文学教授就会一个一个消失。”

在圆桌论坛上,与会学者提出新加坡与《学报》作为桥梁的重要性。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汉学副教授邓百安(Anthony DeBlasi)说:“鉴于过去几年相当令人担忧的世态发展(按:指国际政治氛围等因素),我认为东西方学者之间保持开放的对话更为重要,无论是通过鼓(按:邓百安发言时提到法国启蒙时代作家赫尔曼画册引明代插画,朝庭击鼓通报,说明早年东西文化思想的交流)、绘画、印刷品还是Zoom平台。”

主编曲景毅指出,百年前‌‌​​‌‌‌‌王国维认为日本是东西方文化研究的桥梁,21世纪的今天,新加坡作为东西方政经文教等方面的桥梁功能也获得广泛认可。《学报》希望为沟通东西方学术研究尽一分绵力。

维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陈靖如(Jack Chen)则在圆桌论坛上提出性别问题,希望《学报》委员会的组成,未来的编辑方针能更具性别与种族多元性。这一点获得主编之一贺桂梅教授的认可。贺桂梅强调,多元包容正是《学报》追求的目标。

《学报》获连士升青少年文学基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与蓝智聪的赞助。南大副校长连萧思是连士升之女。她对《学报》寄予厚望,希望《学报》能为新加坡华族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创刊号也收录了连士升长子连思亮对父亲的追忆文章《我的父亲连士升》。连思亮在文末写道:“出版有分量的学报是父亲生前非常想做的事。他的梦想,竟然在他去世将近50年后终于实现,相信他在天之灵,必定非常欣慰。”

《学报》同时发行实体与电子版,为半年刊,每年5月与11月出版。电子版可上网下载、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Archiver|华人分类广告

GMT+8, 2024-3-28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